財經 >

環球速看:“發際線往下移1厘米,要了我半年積蓄”

2023-02-01 17:03:04   來源:中新經緯

中新經緯2月1日電 (林琬斯)“陽康后回家過年,我‘禿’然慌了。”魏岑(化名)今年剛過30歲,但已經面臨脫發危機。為了讓發際線往下移1厘米,她省吃儉用三個月,結果發現需要花掉她近半年攢下的4萬元存款。

植發需求旺盛,讓玩家和資本紛至沓來。不過植發動輒上萬元,讓不少消費者望而卻步。隨著入局者快速增長,植發花費未來有多少下降空間?


(資料圖)

植發動輒上萬元,有患者提前半年排號

“去年6月換藥時,診室外坐滿了人,女性人數不少。護士告訴我,有些醫生的植發手術已經排到半年后了。”2022年5月,葛雪(化名)因為前額脫發,選擇在北京一家公立醫院進行植發。經過檢查,醫生告訴葛雪,大概需要移植約2200個毛囊單位,總價格在2.6萬元左右。如果植發的區域往下移一厘米,總價預估在4萬元左右。

中新經緯近日走訪連鎖植發機構發現,選擇在春節期間植發的人不在少數。

雍禾植發的工作人員告訴中新經緯,不少患者會選擇植發再回家過年,年后再回來換藥、做一些養護工作。據工作人員介紹,到店面診需要預約具體時間段,在中新經緯到店后的15分鐘內,共有五六人陸續進店咨詢。

大麥微針植發工作人員向中新經緯透露,近年來,為了財運來植發的人不少,男女都有。該名工作人員表示,植發只能讓額頭看起來更圓潤、飽滿,要想讓額頭更鼓一些,只能通過填充完成。

“每次放號,幾秒就被搶光了,我等了1、2個月才約上專家號。”葛雪表示,植發手術共7-8個小時,術后需要抗炎、忌口、換藥。經過6個月的毛發生長周期,葛雪的前額頭發生長良好,回家過年,與同齡人站在一起,大家都夸她年輕了。

最近,魏岑也動起了植發的念頭。“可能是經常綁馬尾的原因,發際線越來越往后移,特別顯老。”為改變現狀,她曾嘗試治療脫發的外用藥米諾地爾,但只能長出細小的絨毛,她也曾在發型師的建議下嘗試八字劉海等,效果均不理想。

不過,近4萬元的植發手術費用仍大大超過了她的心理預期。

據了解,毛發種植有剃發與不剃發兩種方案可選。面診時,醫生告訴她,女士可以做不剃發種植,長發取、長發種,移植后的種植區和取發區植發手術痕跡不明顯,不影響美觀,不過種植2000個單位的毛囊需要花3.8萬元。

未來能降價嗎?

高昂的價格讓魏岑望而卻步。根據頭豹研究院2022年4月披露的報告,消費者拒絕植發的兩大原因之一就是價格昂貴。

艾媒咨詢2022年調研數據顯示,中國植發消費市場最高頻的價格區間是2萬元至3萬元(38.5%)。

2022年9月,雍禾醫療披露了2022年中期報告稱,盡管彼時部分醫療機構亦因疫情管控而暫停營業或限制客流,雍禾仍然以2.63萬元的植發客單價保持了64.2%的毛利率,植發醫療服務的毛利率達到64.4%。2021年植發醫療服務的毛利率達到72.7%。

大麥植發招股書顯示,2019年至2021年及2022年前7個月,大麥植發植發服務的患者人均支出超2萬元。2019年的患者人均支出甚至達到3萬元,彼時手術植發的毛利率高達81.5%。2022年前7個月,該毛利率雖有所下滑,仍達到64.9%。

中國整形美容協會醫療美容機構分會副會長田亞華對中新經緯表示,雖然現在有幾億的脫發人群,但解決頭發困擾的方法很多,如內服藥物、外用生發液、戴假發等,這些手段分流了部分脫發群體,而植發客單價高,消費周期長,決策成本也高,最后選擇植發的人,在脫發人群中的占比并不高。

即便是龍頭植發機構,一年接待的患者也不超過6萬人。數據顯示,2020年、2021年以及2022年上半年,接受雍禾醫療植發醫療服務的患者總人數分別達到5.1萬人、5.8萬人與2.1萬人。

另外,田亞華提及,毛發種植的價格偏高,與獲客成本有關。實際接受植發醫療服務的人群比例不高,獲客成本上漲,也會帶動植發費用居高不下。

以雍和醫療為例,2021年,雍禾醫療的銷售及營銷開支高達10.73億元。同年,雍禾醫療的營業收入21.69億元,銷售費用占總營收近一半。

不過植發手術降價,似乎已經在路上。走訪過程中,雍禾醫療的工作人員向中新經緯證實,公司在港股上市后調整了價格體系,自體毛發移植術的價格降至4元/單位至8元/單位,再按醫生級別的不同醫事服務費。調整前單個毛囊種植費用在10元至30元。

未來是否還有降價的空間?田亞華告訴中新經緯,目前的醫美屬于消費醫療的范疇,國家強調的是自主定價,但是要明碼標價,所以并沒有所謂的政府指導價、價格限制。現階段,植發手術納入醫保的可能性也很小。

“目前市場競爭并未達到白熱化的程度,隨著入局者逐漸增加,毛發種植技術差異化程度不大,未來行業不排除出現價格戰。”田亞華表示。

“禿然經濟”引來資本關注

“禿然經濟”崛起,資本也再度聚集到了“頭頂上的生意”。

2017年,雍禾醫療在私募市場曾獲得過CPE源峰高達3億元戰略投資,并于2021年底成功赴港上市,中國植發第一股就此誕生。這也是投資機構首次涉足大陸植發領域。

2022年年底,大麥植發也更新了招股書,沖擊“植發第二股”。大麥植發在招股書中提到,公司的核心競爭優勢是微針植發技術,植發業務是大麥植發的主要收入來源。

面對有限的“天花板”,部分植發機構正開拓植發手術之外的“第二曲線”,從植發連鎖機構向頭發植養護一體化服務機構蛻變。

2022年12月29日,雍禾醫療旗下首家綜合毛發醫院上海雍禾醫院開業。新建的綜合毛發醫院除了包括脫發門診、藥物治療、史云遜醫學毛發中心、植發、哈發達假發,還增設內科、婦產科等多個科室都是圍繞毛發問題的成因并提供具體的預防、養固、治療手段,為消費者提供一體化及一站式毛發問題的解決方案。

招股書顯示,大麥植發2022年1月獲得了運營位于哈爾濱提供毛發診療服務的互聯網醫院的許可證,預計該互聯網醫院將于2023年第一季度開始運營。該互聯網醫院旨在為患者提供便利且具有成本效益的遠程問詢及問診服務,提高線上到線下的患者轉介率,并與在全國的現有線下服務網絡產生協同效應。

此外,據媒體報道,碧蓮盛、新生植發等企業也在積極籌備IPO。頭豹研究院2022年4月發布的報告顯示,2015年后,年新注冊植發機構數量大漲,增速達到136.7%,植發機構數量持續快速增長,同時雍禾、碧蓮盛、新生、大麥四大頭部連鎖植發機構開始商業版圖擴張。

脫發不僅養活了植發機構,還有防脫發藥物企業。2022年12月,專注于皮膚學的研發型生物制藥公司科笛集團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科笛集團擁有的11種產品及候選產品中,有6種均針對毛發疾病及護理,不過產品尚未完全商業化。

值得一提的是,科笛集團還是一家“藥明系”公司。成立3年,雖然虧損高達7億元,卻仍受云鋒基金、紅杉資本、泰康人壽、中金等知名機構投資者的青睞。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標簽: 工作人員 快速增長

相關閱讀

環球速看:“發際線往下移1厘米,要了我半

財經

“發際線往下移1厘米,要了我半年積蓄”

2023-02-01

市場監管總局公布第五批查處涉疫藥品和醫療

財經

市場監管總局公布第五批查處涉疫藥品和醫療用品違法典型案例

2023-02-01

今日視點:高校對校外人員開放了?專家:應

財經

高校對校外人員開放了?專家:應逐步適度恢復對外開放

2023-02-01

天天頭條:中央氣象臺:我國大部地區將有4

財經

中央氣象臺:我國大部地區將有4至6℃降溫

2023-02-01

天天觀察:教育部平安留學提醒在美中國留學

財經

教育部平安留學提醒在美中國留學人員加強安全防范

2023-02-01

環球速看:“發際線往下移1厘米,要了我半年積蓄”

財經

“發際線往下移1厘米,要了我半年積蓄”

2023-02-01

市場監管總局公布第五批查處涉疫藥品和醫療用品違法典型案例

財經

市場監管總局公布第五批查處涉疫藥品和醫療用品違法典型案例

2023-02-01

今日視點:高校對校外人員開放了?專家:應逐步適度恢復對外開放

財經

高校對校外人員開放了?專家:應逐步適度恢復對外開放

2023-02-01

天天頭條:中央氣象臺:我國大部地區將有4至6℃降溫

財經

中央氣象臺:我國大部地區將有4至6℃降溫

2023-02-01

天天觀察:教育部平安留學提醒在美中國留學人員加強安全防范

財經

教育部平安留學提醒在美中國留學人員加強安全防范

2023-02-01

出境團隊游重啟!這些新規2月起施行

財經

出境團隊游重啟!這些新規2月起施行

2023-02-01

相關部門明確:商業外擺不是擺“地攤兒”

財經

相關部門明確:商業外擺不是擺“地攤兒”

2023-02-01

生豬平均價格連續13周下降!累計降幅超4成!什么情況?

財經

生豬平均價格連續13周下降!累計降幅超4成!什么情況?

2023-02-01

提前還房貸利大于弊嗎

財經

提前還房貸利大于弊嗎

2023-02-01

【全球快播報】首套住房貸款利率動態調整機制顯效 近20城下調利率下限

財經

首套住房貸款利率動態調整機制顯效近20城下調利率下限

2023-02-01

遇見旗袍是于萬千人群中的驚鴻一瞥 沿途灑滿了愛的芬芳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服飾文化

北京市電影院有序恢復開放 周五預售部分場次已滿座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發布《北京市電影局關于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有序推進電影院恢復開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風險地區影院,可于7月24日

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第46屆武漢渡江節因長江水位過高取消

?武漢7·16渡江節組委會14日發布公告,由于長江武漢關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規定取消2020年第46屆武漢7·16渡江節。受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非遺”普及受眾最看重“動手”參觀大師工作室非常享受

過去一段時間,國家級非遺項目灰塑傳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陳家祠等工作現場,向身邊那些帶著好奇目光的人們講解灰塑的種種技術細節:草根灰、

璧山冷酒夜市 豐富市民夜間文旅活動

7月13日,位于璧山區南門唐城夜市街區的璧山冷酒夜市開街。這是璧山區打造夜間經濟消費載體、培育夜間經濟活動品牌的舉措之一。璧山市民一

年內兩市超過500家上市公司完成回購 累計回購金額超332億元

近期A股市場持續震蕩,不少上市公司或其重要股東推出回購、增持計劃,用真金白銀力挺股價。記者根據同花順數據統計,今年以來,兩市超過500

持續發力補鏈強鏈加大研發搶占市場 渝企跑出“加速度”

玥湖路渝快電充換電站 一輛新能源汽車,離不開研發、動力、配套等多個環節。作為汽車制造重鎮,重慶在這些環節的多個板塊上,正在加速奔跑

重啟上市公司資本運作 康佳集團去年半導體業務營業收入為3.22億元

近日,康佳集團正式對外發布2021年年度業績報告。2021年,康佳集團實現全年營收491 07億元,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為9 05億元,同比增長89 5

偉祿集團連續6年增長 去年營收同比增長37.5%

深港通標的之一的深圳企業偉祿集團近日公布2021年業績。財報數據顯示,偉祿集團全年營業收入11 95億港元,同比增長37 5%,連續6年穩步增長;

龍頭企業去年凈利倍增 整個行業營收規模有望創造歷史新高位

近日,面板龍頭TCL科技、京東方分別發布2021年度業績快報,兩家企業去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增長129 3%、412 86%,實現超過百億

深圳國企全力為市民 守好“菜籃子”“米袋子”保障量足價穩

疫情防控形勢下,民生物資供應是否充足成為市民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連日來,深農集團、深糧控股等企業,充分發揮國企擔當,全力為深圳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