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自然·材料》雜志10月封面文章,美國科學家在研究一種鉍基拓撲材料時,首次在室溫下觀察到了拓撲絕緣體內的獨特量子效應,有望為下一代量子技術,如能效更高的自旋電子技術的發展奠定基礎,也將加速更高效且更“綠色”量子材料的研發。
拓撲絕緣體是一種特殊的材料,內部的電子不能自由移動,因此不導電,是絕緣體,但邊緣的電子可以自由移動,這意味著這些電子可導電。此外由于拓撲結構,沿邊緣流動的電子不會受到缺陷或變形的阻礙,因此這種材料不僅有可能改進現有技術,還能通過探測量子電子特性,加深人們對物質本身的理解。
但迄今科學家們一直很難用這些材料制造功能器件,因為較高的溫度會產生“熱噪音”。溫度升高,原子劇烈振動,從而破壞精細的量子系統,使量子態崩潰。特別是在拓撲絕緣體內,較高溫度會造成絕緣體表面的電子侵入絕緣體內部,導致那里的電子開始傳導,從而稀釋或破壞特殊的量子效應。解決方法是將這些實驗置于絕對零度(零下237.15攝氏度)附近,但創建和維護超低溫環境成本高且會消耗大量能量。
在最新研究中,普林斯頓大學扎希德·哈桑等人制造出了一種由溴化鉍制成的新型拓撲絕緣體,這是一種無機晶體化合物,有時用于水處理和化學分析。研究發現,這一拓撲絕緣體的絕緣帶隙超過200毫電子伏,足以克服“熱噪音”,也不會破壞自旋軌道耦合效應和帶反轉拓撲。當通過亞原子分辨率掃描隧道顯微鏡觀察時,研究人員觀察到清晰的量子自旋霍爾邊緣態,這是只在拓撲系統內存在的重要量子特性之一。
研究人員相信,這一突破將為下一代量子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奠定基礎,也將加速更優異量子材料的開發。未來他們計劃確定能否在室溫下在其他拓撲材料內發現同樣的量子效應,也希望在更高溫度下開展此類實驗。(科技日報記者 劉霞)
據《自然·材料》雜志10月封面文章,美國科學家在研究一種鉍基拓撲材料時,首次在室溫下觀察到了拓撲絕緣體內的獨特量子效應,有望為下一代
一項關于大腦可塑性和視覺感知的研究發現,兒時接受過切除一半大腦手術的人,80%以上的時間都能準確識別出兩個單詞或兩張臉之間的差異。考
27日發表在《干細胞報告》雜志上的一項研究表明,干細胞衍生的甲狀旁腺類器官(PTO)可能為未來的生理學研究和藥物篩選應用鋪平道路。此次研
據《自然·材料》雜志10月封面文章,美國科學家在研究一種鉍基拓撲材料時,首次在室溫下觀察到了拓撲絕緣體內的獨特量子效應,有望為下一代
一項關于大腦可塑性和視覺感知的研究發現,兒時接受過切除一半大腦手術的人,80%以上的時間都能準確識別出兩個單詞或兩張臉之間的差異。考
27日發表在《干細胞報告》雜志上的一項研究表明,干細胞衍生的甲狀旁腺類器官(PTO)可能為未來的生理學研究和藥物篩選應用鋪平道路。此次研
記者27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陸朝陽、張強等與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等單位的科研人員合作,在國際上首次關閉定域性、測量獨
記者27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了解到,由該校物理學院單旭副教授為主任設計師,地球和空間科學學院和物理學院組成的空間等離子體科學探測載荷
醇無溶劑催化氧化是合成精細化學品的綠色途徑。其中,鈀基催化劑因其優異的催化活性而得到廣泛研究和應用。日前,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
記者10月26日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六院獲悉,我國首型高空型泵后擺大推力液氧煤油發動機近日進行了300秒長程試車,取得圓滿成功。該發動機具
我國科研人員依托中國錦屏深地核天體物理實驗裝置(簡稱JUNA),于2021年直接測量了關鍵核天體反應——氟輻射俘獲質子的突破反應截面,將測量
日本科學家在最新一期《自然·通訊》雜志上撰文稱,他們創造出了首個由準粒子構成的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BEC),最新研究將對包括量子計算
美國芝加哥大學的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方法,可以制造出一種像塑料一樣制造,但導電性更像金屬的材料。這項研究發表在26日的《自然》雜志上,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服飾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發布《北京市電影局關于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有序推進電影院恢復開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風險地區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漢7·16渡江節組委會14日發布公告,由于長江武漢關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規定取消2020年第46屆武漢7·16渡江節。受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過去一段時間,國家級非遺項目灰塑傳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陳家祠等工作現場,向身邊那些帶著好奇目光的人們講解灰塑的種種技術細節: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區南門唐城夜市街區的璧山冷酒夜市開街。這是璧山區打造夜間經濟消費載體、培育夜間經濟活動品牌的舉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