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4日發布消息稱,執行空間站建造階段4次載人飛行的航天員乘組已經選定,正在開展任務訓練。據悉,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已
國產大型水陸兩棲飛機AG600再傳好消息。4日,AG600在湖北荊門漳河機場完成滅火任務系統首次科研試飛,飛機狀態良好。航空工業相關負責人表
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4日發布消息稱,經全球連續監測評估系統實時測試表明,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定位、測速、授時精度,以及服
據外媒CNET報道,在風與塵埃交織的時候,火星是一個相當忙碌的星球。美國宇航局(NASA)的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MRO)幸運地拍到了一個壯觀的塵
3月4日,國家航天局發布了由天問一號探測器拍攝的高清火星影像圖。在其中2張黑白圖像上,一些細密的白色條狀物引起了部分網友的好奇:不會
2020年12月4日,《科學》雜志公布中國九章計算機重大突破。這臺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等學者研制的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
SpaceX公司計劃于3月4日發射其最新的一組Starlink互聯網衛星,讓SpaceX進一步充實其互聯網傳輸衛星集群。代號Starlink 17的發射計劃原計劃
據新華社報道,SKA中國首席科學家武向平于3月3日表示,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SKA(平方公里陣列射電望遠鏡)有望于2021年7月開始建設。官方信息
或許很多人都有睡前玩手機的習慣,但恰恰是這種習慣會影響我們的睡眠質量。近日發表在《Frontiers in Psychiatry》期刊上的論文中,醫療
3月1日,工信部主要負責人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2020年工信部對APP專項整治效果明顯,今年將會繼續,對拒不接受整治的APP要堅決下架;
在沙漠腹地、在樓宇外墻、在農家魚塘,一塊塊光伏藍板板,將清潔電力送向千家萬戶,有的還成為老百姓的陽光存折。2020年,我國光伏新增裝機
今年7月,國家空間基礎設施中全球首顆搭載主動激光雷達二氧化碳探測的大氣環境監測衛星,將在上海出廠待發射,實現對大氣二氧化碳的全天時
據外媒報道,本周,一組研究人員公布了一項研究結果,該研究強調了首次在我們星球的高層大氣中觀測到的太空颶風。跟那些在地球表面附近肆虐
記者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2月24日舉行的《中國航天科技活動藍皮書(2020年)》(以下簡稱《藍皮書》)發布會上獲悉,2021年我國全年發射次數有望
2月24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獲悉,國家天文臺研究人員在中國天眼(FAST)的海量數據中搜尋出3例新的高色散快速射電暴。結合去年發表
2月28日,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天文學系王挺貴教授團隊首次探測到黑洞潮汐撕裂恒星事件中光學鐵發射線的遲滯效應。研究成果以
時隔兩個多月,嫦娥五號從月球帶回的月壤,終于和公眾見面了。2月27日,嫦娥五號月球樣品001號正式入藏中國國家博物館,這讓渴望近距離一睹
一條4億年前的古魚,與包括人類在內的現代有頜類動物會有什么關系?前不久,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朱幼安、盧靜、朱敏領導的中
研制具有實用價值的量子計算機,是量子計算領域最重要的發展目標。國防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QUANTA團隊聯合軍事科學院、中山大學等國內外單位
2021世界移動通信大會(2021 MWC)日前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開幕。現場,多款不同規格和形態的超薄柔性玻璃蓋板亮相展會,吸引了眾多參觀者
從大年初四開始,上海理工大學光電信息與計算機工程學院詹其文教授團隊的年輕教師們就開工了。他們正在爭分奪秒地與全球光學發燒友們競爭,
據2月22日發表在《自然·神經科學》上的新研究,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和斯坦福大學研究人員發現,3D人類干細胞來源的類器官可以與人類大
記者9日從天津大學獲悉,我國地震工程領域首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大型地震工程模擬研究設施由國家發改委批復立項。該大科學裝置建成
記者獲悉,2月24日10時22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三十一號03組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進入預定軌道。遙感
2月22日,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項國勇研究組與香港中文大學袁海東教授合作,在量子精密測量實驗中,首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服飾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發布《北京市電影局關于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有序推進電影院恢復開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風險地區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漢7·16渡江節組委會14日發布公告,由于長江武漢關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規定取消2020年第46屆武漢7·16渡江節。受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過去一段時間,國家級非遺項目灰塑傳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陳家祠等工作現場,向身邊那些帶著好奇目光的人們講解灰塑的種種技術細節: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區南門唐城夜市街區的璧山冷酒夜市開街。這是璧山區打造夜間經濟消費載體、培育夜間經濟活動品牌的舉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