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科技部等六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快場景創新以人工智能高水平應用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探索人工智能發展新模式新路徑,以人工智能高水平應用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資料圖】
《意見》共五章18條,從打造人工智能重大場景、提升人工智能場景創新能力、加快推動人工智能場景開放、加強人工智能場景創新要素供給等方面出發。實現重大應用場景加速涌現、場景驅動技術創新成效顯著、場景創新合作生態初步形成、場景驅動創新模式廣泛應用的發展目標。
《意見》提出,提升人工智能場景創新能力,強化企業場景創新主體作用。大力支持專精特新“小巨人”、獨角獸、人工智能初創企業等積極開展場景創新,參與城市、產業場景建設。
《意見》還明確,鼓勵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研發面向中小企業場景創新的金融產品,為中小企業推動場景項目建設提供資金支持。并培育一批“耐心”資本,為開展場景創新的科技企業提供融資支持。
打造人工智能4大場景
《意見》提出,圍繞高端高效智能經濟培育打造重大場景,鼓勵在制造、農業、物流、金融、家居等重點行業深入挖掘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場景。
制造領域優先探索工業大腦、機器人協助制造、機器視覺工業檢測、設備互聯管理等智能場景;
農業領域優先探索農機衛星導航自動駕駛作業、農業地理信息引擎、網約農機、橡膠樹割膠、智能農場、產業鏈數字化管理、無人機植保、農業生產物聯監測、農產品質量安全管控等智能場景;
金融領域優先探索大數據金融風控、企業智能征信、智能反欺詐等智能場景;
物流領域優先探索機器人分流分揀、物料搬運、智能立體倉儲以及追溯終端等智能場景;
交通運輸領域優先探索自動駕駛和智能航運技術在園區內運輸、擺渡接駁、智能配送、貨車編隊行駛、港區集裝箱運輸、港區智能作業、船舶自主航行等方面的智能應用場景;
家居領域優先探索家庭智慧互聯、建筑智能監測、產品在線設計等智能場景;
消費領域積極探索無人貨柜零售、無人超市、智慧導購等新興場景。
圍繞安全便捷智能社會建設打造重大場景方面,《意見》要求,在城市管理、交通治理、生態環保、醫療健康、教育、養老等領域持續挖掘人工智能應用場景機會。
城市管理領域探索城市大腦、城市物聯感知、政務數據可用不可見、數字采購等場景;
交通治理領域探索交通大腦、智慧道路、智慧停車、自動駕駛出行、智慧港口、智慧航道等場景;
生態環保領域重點探索環境智能監測、無人機器自主巡檢等場景;
智慧社區領域探索未來社區、無人配送、社區電商、數字餐廳等場景;
醫療領域積極探索醫療影像智能輔助診斷、臨床診療輔助決策支持、醫用機器人、互聯網醫院、智能醫療設備管理、智慧醫院、智能公共衛生服務等場景;
教育領域積極探索在線課堂、虛擬課堂、虛擬仿真實訓、虛擬教研室、新型教材、教學資源建設、智慧校園等場景;
養老領域積極探索居家智能監測、智能可穿戴設備應用等場景;
農村領域積極探索鄉村智慧治理、數字農房、在線政務服務等場景。
同時,《意見》指出,要圍繞高水平科研活動打造重大場景,推動人工智能技術成為解決數學、化學和空間科學等領域的重大科學問題新范式。重點圍繞新藥創制、基因研究、生物育種研發、新材料研發、深空深海等領域,以需求為牽引謀劃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場景。
在圍繞國家重大活動和重大工程打造重大場景上,《意見》還指出,在亞運會、進博會、服貿會等重大活動、會議上,為人工智能技術和產品應用提供測試、驗證機會。并鼓勵在戰略骨干通道、高速鐵路、港航設施、現代化機場建設等重大建設工程中運用人工智能技術,提升重大工程建設效率。
大力支持人工智能相關產業發展
《意見》要求,提升人工智能場景創新能力,強化企業場景創新主體作用。鼓勵行業領軍企業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國計民生關鍵問題,圍繞企業智能管理、關鍵技術研發、新產品培育等開發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場景機會。大力支持專精特新“小巨人”、獨角獸、人工智能初創企業等積極開展場景創新,參與城市、產業場景建設。
《意見》明確,鼓勵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研發面向中小企業場景創新的金融產品,為中小企業推動場景項目建設提供資金支持。培育一批“耐心”資本,為開展場景創新的科技企業提供融資支持。鼓勵行業大企業在與科技企業聯合開展場景創新過程中,為場景項目落地和成果推廣提供供應鏈支持。
同時,鼓勵地方政府、央企、行業領軍企業通過“揭榜掛帥”、聯合創新等方式促進場景供需雙方對接合作。強化政策、資金支持,推動具有首創性、示范性的標桿場景項目落地。鼓勵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城市群探索建立人工智能場景創新共同體,發揮中心城市科技輻射帶動作用,開展城市間場景創新合作。
此外,在加強人工智能場景創新要素供給方面,《意見》還指出,鼓勵算力平臺、共性技術平臺等人工智能基礎設施資源開放共享。采用區塊鏈、隱私計算等新技術,在確保數據安全的前提下,為人工智能典型應用場景提供數據開放服務。并鼓勵地方通過共享開放、服務購買、創新券等方式,降低人工智能企業基礎設施使用成本。
人工智能市場規模潛力大
海比研究院報告指出,2022年中國AI企業應用市場規模保持高增長趨勢,總體市場規模達到1.87萬億元,2021-2025年復合增長率達到31.5%。隨著2-5年內人機交互、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技術達到成熟階段,將極大的促進AI在企業應用中的進一步落地。當前中國AI企業應用正處于密集落地應用階段的前期,未來幾年落地應用將會加速發展,已經應用的場景其應用效果也會進一步提高。2022年中國人工智能軟件及應用市場規模約為472億元,在AI企業應用中的占比僅為2.5%,說明當前人工智能技術及應用在企業場景中的滲透率還比較低,未來有較大的潛力空間。
在智慧城市建設方面,華安證券研報指出,在中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的背景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速度較快,產業規模持續擴大,2011~2019年期間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收入從18,849億元增長至71,768億元,在技術及政策的雙重支持下,我國智慧城市市場規模呈現高速增長,從2015年1.9萬億元增長至2019年的10.5萬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53.3%;預計到2022年,我國智慧城市市場規模將達到25萬億元。
此外,《意見》提及智能配送、無人機器巡檢等多項自動駕駛技術的應用。國海證券研報指出,自動駕駛持續發展,車身感知傳感器、激光雷達等有望受益。汽車傳感器是實現單車駕駛的核心硬件,其中車身感知傳感器可實現對汽車自身信息的感知并做出決策、執行,環境感知傳感器負責捕捉外界信息并提供給汽車計算機系統用于規劃決策,是無人駕駛智能感知系統的基礎,包括激光雷達、車載攝像頭、毫米波雷達、超聲波雷達等。隨著日前《自動駕駛汽車運輸安全服務指南(試行)》(征求意見稿)的發布,我國自動駕駛相關政策體系有望邁上新一級臺階,車載傳感器作為實現自動駕駛功能的核心部件有望受益。
(文章來源:證券時報)
標簽: 人工智能
10月30日,美年大健康產業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美年健康,SZ,002044)發布2022年第三季度業績報告顯示,公司第三季度營業收入28 29億
10月30日,拉卡拉(300773 SZ)公布2022第三季度業績報告。在疫情反復、線下市場持續承壓的背景下,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43 55億元,歸屬
100萬逆回購一天賺多少錢100萬逆回購一天賺多少錢?這是不固定的,因為國債逆回購的利息收入是根據當時國債逆回購的利率來決定的,而國債逆
理財能不能致富理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我們致富,但光靠理財致富還是比較困難的,當然很多的投資理財者也是可以靠理財來實現致富的。理財
10月30日,美年大健康產業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美年健康,SZ,002044)發布2022年第三季度業績報告顯示,公司第三季度營業收入28 29億
10月30日,拉卡拉(300773 SZ)公布2022第三季度業績報告。在疫情反復、線下市場持續承壓的背景下,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43 55億元,歸屬
100萬逆回購一天賺多少錢100萬逆回購一天賺多少錢?這是不固定的,因為國債逆回購的利息收入是根據當時國債逆回購的利率來決定的,而國債逆
理財能不能致富理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我們致富,但光靠理財致富還是比較困難的,當然很多的投資理財者也是可以靠理財來實現致富的。理財
繼公募基金、券商資管宣布自購后,量化私募宏錫基金17日晚也宣布自購5000萬元。 宏錫基金在公告中表示,堅定看好中國期貨及衍生品市場的長
16日晚間,工、農、中、建、交五大國有銀行均發布公告,表示加強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同時披露了前三季度信貸投放情況。17日,郵儲銀行發
10月14日晚,證監會對《回購規則》《董監高持股變動規則》的部分條款進行修訂,滬深交易所也同步修訂相關規則。根據新規,將回購實施條件放
近日,北交所科潤智控率先披露三季報業績預告,預計凈利同比增長130 61%-159 96%。科潤智控業績大增科潤智控經營范圍包括輸配電設備、智能
銀行理財公司調研馬不停蹄。數據顯示,今年三季度,共有22家銀行理財公司參與上市公司調研,合計調研近千次,高于今年第一、二季度。9月就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服飾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發布《北京市電影局關于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有序推進電影院恢復開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風險地區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漢7·16渡江節組委會14日發布公告,由于長江武漢關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規定取消2020年第46屆武漢7·16渡江節。受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過去一段時間,國家級非遺項目灰塑傳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陳家祠等工作現場,向身邊那些帶著好奇目光的人們講解灰塑的種種技術細節: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區南門唐城夜市街區的璧山冷酒夜市開街。這是璧山區打造夜間經濟消費載體、培育夜間經濟活動品牌的舉措之一。璧山市民一